「中華白海豚每年游回長江上游產卵,代表香港回歸母體 ...」
朱漢強2018/10/10 — 22:50
中華白海豚資料圖片。(圖片來源:WWF網頁)
「中華白海豚每年定期游回長江上游產卵,代表香港回歸母體,而且廿四小時不睡覺,象徵港人的勤奮精神。」
這則新聞已塵封22年,但清晰記得,動筆時笑到肚痛。
至於這段話,說的不是阿茂阿壽,而是有頭有面的「籌委會慶祝活動小組港方召集人」鄔維庸醫生。
雖說說者「無知」,但高興白海豚可以成為回歸吉祥物。
然而,回歸20多年了,卻發覺吉祥物條命其實好苦。
上個月底,有年幼的白海豚在大嶼山擱淺,被發現時已經嚴重腐爛,難以確定死因。同樣在九月,又有一條斷掉條尾的海豚,傷口應該由螺旋漿造成......
不想講下去,因為愈講愈傷心。翻看統計數字,截止九月底,今年死掉的白海豚、江豚等鯨豚,就有37條,數字是2015年以來最多。
至於死因,主要被漁網纏著、上不了水透氣;又或者給船隻撞死。至於港珠澳大橋、新機場第三條跑道等大型基建工程,也嘈到牠們永無寧日。政府調查結果就顯示,香港水域發現的白海豚數量,由2015年的65條,跌到16,17年的新低,剩下47條,就是說這兩年間,大減兩成七。
叫得做吉祥物,我哋又有好好保護過牠們嗎?
香港政府一年來不斷講發展綠色大灣區。我想,連中華白海豚也保不住,說啥都是空話。大家要明白,白海豚能夠健健康康地生活,代表周遭的海洋環境,同岸邊濕地生態沒變差,這其實也是我們生態質素的重要指標。
偏偏在當下,聽到特首宣布在大嶼山外大幅填海。
重看鄔醫生當年的話,原來並非「笑話」,而是謊話連篇的現實版。
#完結香港
#海豚唔係三文魚
#海豚要瞓覺
#海豚唔產卵
(標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