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立場
精選奇文 When Beauty Is a Troll (The Atlantic) 人人對靚的定義都不同,最大問題是主流影響了一般人的看法,亦造...
【文:朱漢強(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有大學環保學者做了一個非正式的統計,指小朋友由早上起床到上校車,期間最少耗用7張紙巾。不難想像,家長和傭人早練就出...
精選奇文 Matchmaking is big business at an outdoor Shanghai dating market (Aeon...
精選奇文 The Shellfish Gene (The Atlantic) 蠔、蜆、青口等甲殻動物正受一種可傳染的癌症侵襲,問題是這個癌症是來自...
油桐(學名: Vernicia fordii)是大戟科中的一種落葉樹。油桐花清雅,好喜歡它。 風吹花落,時間一到,它就會鋪天蓋地式,落滿一地,所以台灣朋友...
精選奇文 How the Catholic Church censored the Golden Age of Hollywood (Vox) 荷...
每個夏天,血紅林蟻 (Formica sanguine) 都會在如黑山蟻 (F. Fusca) 這些生性較為和平的巢穴進行滲透,然後刺殺該巢的蟻后,並騎劫...
「以下哪些土地發展選項最能滿足香港需要?試達成共識。」當 DSE 口試考起莘莘學子,未知評分準則、也未知會否有人壟斷發言的「土地大辯論」,更考起香港市民?...
政府在財政預算案中公布,將發行1000億的「綠色債券」,籌得款項放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以進行與環保相關的工務工程。政府聲稱的理由有三個: 一)彰顯對可持...
精選奇文 We Need a Disney Princess to Explain How We Got So Hung Up on Disney P...
昨日南生圍渡頭遭種火,激起公憤。《明報》整理了過去十一年火燒南生圍的位置,我想在此之上加多一項業權資訊:昨日之前,所有南生圍的種火案,都發生在由南生圍建業...
【文:曾翠芝(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項目主任(可持續發展—海洋))】 最近一份調查指出,於本港乾貨海味店出售的魚翅來自最少76個鯊魚及相關品種(包括鯊...
小時候最耐看的動畫,《小腳板走天涯》當列三甲。有小羊於放牧時迷路,流落街頭,驚動路人,上網上報,慶幸孤雛雖小而識歸路。 然而不必把故事童話化,華叔養的都是...
【文:吳宛盈;圖︰香港電台】 在大部人眼中,浪費食物幾乎是沒有灰色地帶的錯誤,當世界上近90億人口中,有8億人正在捱餓,每年卻有13億噸的食物變成垃圾,更...
玻璃桌面、水道、路旁、椅子,與一直都在鋪滿掉落的紫花,成為我拍了又拍的主角。睡蓮清早未肯露面,成塘的它卻成為配角。 雖然香港永遠不能和台灣、日本紫色花海相...
【文:朱漢強(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發泡膠可以回收嗎?這在香港似乎是個大哉問。不是嗎?政府的環保基金資助民間回收發泡膠,官方回收渠道卻不予支持,甚至連...
【文:朱漢強(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經過一個月無外傭的生活後,家中終於出現「後遺症」,就是重用的膠袋缺貨,每天垃圾桶換袋,都要翻箱倒籠找合適的袋子。 ...
全球氣溫屢破紀錄,極端天氣現象亦越見頻繁。這些現象漸成新常態,我們應該如何為紓緩氣候變化出一分力? 去年,香港平均氣溫為攝氏 23.9 度,是有紀錄以來第...
精選奇文 The People Who Can Control Their Goose Bumps (The Atlantic) 有人可以控制幾時...
【文:朱漢強(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本港首間大型廢電子及電器產品處理及回收設施WEEE.PARK(俗稱「大WEEE廠」)終於在上周一(19日)開幕。 ...
【文:朱漢強(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有冇以下經驗──明明入超市只想買兩件貨,結帳時卻「滿載而歸」?有的話,你絕不孤單。專研環境與消費行為的心理學家Pa...
南生圍上星期兩度發生火警方,燒毀近200平方米的蘆葦床,其保育問題再度受到關注。南生圍鄰近米埔自然保育區,是后海灣濕地的一部分,擁有多樣化的生境,為不少鳥...
苦楝 (Bead Tree, Melia, China Berry ;學名: Melia azedarach) ,別稱苦苓、楝、楝樹等。台灣稱它為紫花樹。...
【文:我見】 素食者與肉食者的對立已久,而有人認為兩者都存在偽善的地方,筆者將會探討一二,如有疏漏或有不足之處,勿吝賜正。 有人認為一些肉食者認為不應食狗...
【文:吳宛盈;圖︰香港電台】 「唔好嘥嘢,非洲好多小朋友無嘢食。」小時候長輩訓示小孩的金句,至今偶爾都會聽到。雖然現時生活遠較幾十年前富裕,但在環保意識日...
精選奇文 What Russian Scientists Are Saying About Nerve Agents (The Atlantic) ...
精選奇文 Why does Dragon Ball’s Goku get blond hair when he powers up? Editor r...
錯過了一月的魚塘源野藝術節的話,你還有機會!魚塘源野藝術節文獻展 2018 即將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各項展品搬到此處再作展覽,一方面讓魚塘回復原本的...
保護傘鳥類 — 丹頂鶴 北海道東部,釧路一帶的冬日,即使一般的遊客,也會遠道而來,觀賞在雪地上生活的丹頂鶴,這種在全球被列為瀕危的鳥類,除了日本北海道外,...
注意白茅草田位置偏僻,坪洋村落有狗,一帶有墳,據悉也有紅火蟻丘,逛遊務必小心,及帶走垃圾,顧己及人。沿途小路沒有街燈,留意入黑前離開。 交通: 上水...
在香港,春天的呼喚由噪鵑的響亮叫聲代表:ko-el .. ko-el .. ko-el ...(註一),一次比一之稍為高音,十多下之後實在太高音時,噪鵑會...
精選奇文 Is keto just another dieting fad? (Vox) 生酮飲食是近年減肥界新寵兒,但研究卻指這重高脂低碳的飲食...
我家附近的木棉樹樹頂開花,對比滿樹熬過去年冬天的殘葉和今年新長的綠葉,境況頗為瑟縮,毫無以往春天全樹無葉和紅花怒放的豪邁景象,這是氣候暖化衍生的現象。 以...
(編按:原顯為《廢氣噴面 1 小時,如何走出「健康一步」? ─ 一名義工如何以空氣質素連結香港與柬甫寨》) 因為一次緣份, Kirsten 與柬埔寨從此結...
消息傳來國務院機構改革落實了(註1),我最感興趣的有以下幾項。 組建應急管理部,統管各種突發災害事故處理,包括地震、救災等。過去二、三十年,世界明顯進入災...
新聞選覽
國防部資助研究:氣候變化破壞太平洋島國美軍事設施 或出現地緣政治危機
/立場報道 2018/4/27 — 14:15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環保局局長普魯特多次否定氣候變化,更已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議》,令全球對抗氣候問題失去重要盟友。最新刊於《科學進展》的研究更指,上千個熱帶...
西非 10 年大追蹤 確認野生猩猩數目比想象多至少十分一
/立場報道 2018/4/26 — 16:57
西非生態傳來好消息:經過十年實地考察,西非赤道地區的大猩猩數目比之前估算的多三分之一,而黑猩猩數目則多十分之一。不過,這些猩猩群族有 80% 都活於保護區...
德研究:如溫升 3°C 西班牙可能每年有 7 個月乾旱
/立場報道 2018/4/25 — 17:04
氣候變化不單會影響兩極融冰,亦會令歐洲出現更多旱災。最新刊於《自然 — 氣候變化》的德國研究指,如果任由全球溫升比前工業時期高 3°C ,整個歐洲出現旱災...
青衣戲棚「垃圾山」惡臭擾民 團體籲市民今年自攜餐具、帶走垃圾
/立場報道 2018/4/24 — 15:17
青衣戲棚將於4月27日(星期五)開鑼,市民除了可以觀賞戲曲之外,亦有以品嚐特色街頭小食。不過活動造成的垃圾及衛生問題,亦對附近的居民造成困擾。有居民組織決...
南極實地數據確認:全球環流變慢、出現惡性循環將有更多融冰
/立場報道 2018/4/24 — 12:50
兩年前,前 NASA 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總監占士漢臣 (James Hansen) 與多個學者撰寫的研究報告指,以現時的全球暖化速度,來自兩極冰川融化的淡水...
飽受氣候變化威脅的太平洋島民,何以抗拒「氣候難民」標籤?
/立場報道 2018/4/23 — 14:47
2016 年 2 月 7 日,颶風溫斯頓 (Cyclone Winston) 吹襲斐濟,為有紀錄以來南半球最強的熱帶氣旋。「那天下午大約二時,雨勢和風力已...
北京霧霾空氣直送倫敦 四城氣味免費體驗 英國藝術家盼促關注污染
/立場報道 2018/4/23 — 13:56
英國倫敦薩默塞特府(Somerset House)廣場上,近日冒現四個透明半球體裝置,歡迎公眾入內參觀,讓你一次過體驗四個城市的氣味! 適逢昨天是「世界地...
【自爆】婆羅州新發現自爆蟻 犧牲自己噴出咖哩味毒液保巢
/立場報道 2018/4/23 — 12:32
這隻不足 1 厘米長的蟻外表可能平平無奇,但牠們會寧願犧牲小我,自爆噴出有毒黏液擊退入侵者。這種學界稱為 autothysis 的自殺式防衛行為在其他社會...
動保團體請願 倡設全面動保法 養動物前要上課程
/立場報道 2018/4/22 — 15:14
近日接連發生虐待動物事件,「動物英雄聯盟」等關注動物權益團體到政府總部請願,促政府制訂全面動物保護政策,確保照顧動物者謹慎照顧動物,如需在飼養動物前要上課...
海洋生物小如豐年蝦亦會影響全球海洋環流
/立場報道 2018/4/20 — 18:55
相信沒有人會反對,海洋環流主要由風和水流影響。最新刊於《自然》的研究就發現,即使是毫不起眼的浮游生物也會影響全球的海洋環流活動。 海洋蘊藏不少珍貴資源,包...
素肉 Impossible Foods 登陸香港 能令人改變飲食習慣嗎?
/立場報道 2018/4/20 — 12:31
說起素肉,香港人一定會想起中式的素叉燒,但其實市面上已有來自美國的 Beyond Meat 素肉系列,味道與口感可媲美真肉,讓素食者有更多選擇。今天 (2...
英國明年或禁用棉花棒及膠飲管
/立場報道 2018/4/19 — 19:38
為進一步以減少全球海洋及河流污染,英國明年或禁棉花棒、膠飲管及其他即棄塑膠。英國首相文翠珊計劃在周四的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上宣布有關決定,以鼓勵其他英聯邦國...
澳洲熱浪致大堡礁珊瑚白化 海底生態持續受影響
/立場報道 2018/4/19 — 16:59
澳洲大堡礁再傳來壞消息,最新報告顯示 2016 年澳洲熱浪導致當地三份一珊瑚出現白化問題,嚴重影響當地海洋生態。 如果我們無法遏止氣候變化惡化,限制全球...
全球暖化擾亂過去 35 年生物生長與繁殖
/立場報道 2018/4/19 — 12:03
全球暖化不止會引致環境變化和增加極端天氣機率,還可能會擾亂生物周期性現象,或稱生物物候,從而影響生態。研究已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 (PNAS) 》。 ...
學者意外增強酵素食膠能力 或成膠災救星
/立場報道 2018/4/18 — 18:07
2016 年有日本研究團隊發現細菌 Ideonella sakaiensis 可分解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 製造的膠樽,當時曾被視為處理越來越多塑...
石頭魚新發現防禦機制:眼窩下能彈出尖骨
/立場報道 2018/4/18 — 15:45
在眾多有毒魚類中,俗稱石頭魚的毒鮋科 (Synanceiidae) 毒液所含有的神經毒素是最為致命。但早前刊於 Copeia 的研究指,除了致命毒液外,石...
北冰洋曾有巨型冰棚覆蓋 冰厚 1 公里、面積達 1.7 個格陵蘭
/立場報道 2018/4/18 — 14:18
近年,有研究團隊在北冰洋的海底山脈羅蒙諾索夫海嶺 (Lomonosov Ridge) 發現有深入海底約 1,280 米的冰棚,但這些冰從何而來一直未有全面...
馬來西亞爆猴傳人瘧疾 學者警告人猴接觸增多將現更多病例
/立場報道 2018/4/17 — 13:03
馬來西亞自一月以來已有五人感染原本只傳染獼猴的食蟹猴瘧原蟲 (Plasmodium cynomolgi) ,學界憂慮隨著人類伐林、開墾土地令獼猴棲息地減少...
【綠色punk頭龜?】欠保育政策保護 綠頭隱龜列瀕臨絕種動物
/立場報道 2018/4/13 — 16:16
澳洲隱龜 (Elusor macrurus) 與其他水龜不同,除了下巴有一對觸鬚外,當中不少還會在頭上「長」有青苔,且能以生殖器官呼吸。但這種有趣生物正面...
太多瀕危動物現流行文化 或令大眾誤會不用保育
/立場報道 2018/4/13 — 14:16
大象、熊貓、長頸鹿等可愛的動物老是常出現於書、電影以及玩具店之中。最新刊於《PLOS 生物學》的法國研究就指,瀕危動物普遍出現於流行文化之中,或會影響大眾...
訂閱立場每日文章精選
熱門話題
熱門文章
兩研究再確認:北大西洋環流速度減慢至千年最慢 擔心會加劇氣候變化
/立場報道 2018/4/12 — 14:02
兩份最新刊於《自然》的研究分別以不同方法估量大西洋環流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AMO...
「最骯髒」蔬果排名 士多啤梨藏最多農藥登榜首
/立場報道 2018/4/12 — 13:32
多吃蔬果是保持健康的竅門,不過若果選擇不慎,隨時會攝取大量殘餘農藥而不自知。美國有環保組織近日發表報告,對比各類蔬果的殘餘農藥,列出「最乾淨」及「最骯髒」...
阿拉斯加冰山近 400 年融化速度前所未見 專家:或由太平洋暖化改變氣流所致
/立場報道 2018/4/11 — 13:12
阿拉斯加山脈的迪納利山是全北美洲最高峰,高海拔 6,194 公尺,該山脈連同附近荒野共 24,585 平方公里位置亦是美國其中一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即...
塔斯曼尼亞袋獾傳染性臉部腫瘤 或可用人類治癌藥物治療
/立場報道 2018/4/10 — 18:04
癌症一樣會傳播 — 塔斯曼尼亞袋獾就大受臉部腫瘤疾病 (Devil facial tumour disease) 威脅。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近日辨別到幾種...
南極降雪量自 18 世紀增 10% 冰量仍不斷下降
/立場報道 2018/4/10 — 12:21
長久以來,學界都指全球暖化會造成更多降雪量,有人甚至認為降雪量增多或會抵消南極融冰量,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 (IPCC) 早期報告也曾預測,在全球暖...
磷蝦與海藻關係 揭海冰對南極生態重要性
/立場報道 2018/4/9 — 12:44
隨著海冰於極地海洋急劇減少,有些學者認為:海冰消失的地方會有藻潮出現,並透過其光合作吸收深海中的碳來阻礙氣候變化。不過於南極斯科舍海 (Scotia Se...
南極 10.7% 冰川從底層融化 學者警告完全融化將改變全球海岸線
/立場報道 2018/4/4 — 12:38
南極冰蓋鎖住大量淡水,此前學者估計單是南極東部冰蓋完全融化就令全球海水水位上升約 53 米,有淹沒全球沿海城市的危機。最新刊於《自然 — 地球科學》的研究...
以色列研究:古埃及曾積穀抗旱災 但失敗告終
/立場報道 2018/4/3 — 18:32
逾 3,000 年前,勢力範圍遍布小亞細亞的古國西臺,向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Ramses II) 發出泥板,上面寫著求救的訊息:「吾國無糧!」此前,...
漁船碳排放廿載升 28% 撈捕蝦、龍蝦最不環保
/立場報道 2018/4/3 — 16:21
糧食生產的溫室氣體排放佔全球總排放的四分之一,此前多個研究都指牧養牛、羊是當中的最大排放來源。最新刊於《自然 — 氣候》的研究則量化漁業排放,發現於 19...
中國稱提前三年兌現碳減排承諾
/立場報道 2018/3/29 — 15:22
周一 (26.3) 召開的第二屆綠碳發展峰會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指中國提早三年兌現 2020 年碳減排承諾。 2005-2015 年,中國經...
亞馬遜偏遠地區或曾有過百萬人居住
/立場報道 2018/3/28 — 17:05
亞馬遜遠離主要河道的偏遠地區一直被認為並不宜居,屬於全球僅餘未受人類影響的地帶。不過最新刊於《自然 — 通訊》的考古研究發現假設並不正確,這些地區更曾有高...
蜘蛛、蠍子頭部發展與肢體基因有關
/立場報道 2018/3/27 — 16:53
有別於昆蟲,最新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的研究指,蜘蛛、蠍子頭部結構是由其肢體基因組成。 威斯康辛大學綜合生物學系教授 Prashan...
以色列研究:減吃肉比消除廚餘、食物浪費好處更多
/立場報道 2018/3/27 — 13:05
現時,全球估計有三分之一人類糧食被丟棄與浪費,但最新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的研究指,我們仍有一個最大的浪費源頭未有將之計算在內,而這因...
百人瞓草地抗議 促警方保護南生圍
/立場報道 2018/3/26 — 10:38
港人熱門郊遊勝地南生圍,早前多次發生火警,警方列為縱火案處理。昨日(25日)有近百名市民到南生圍大草地集會,要求警方盡快緝兇及全力保護南生圍。 立法會議...
雪人蟹基因研究證深海生態比想象更脆弱
/立場報道 2018/3/23 — 12:27
2005 年才發現的基瓦多毛怪 (Kiwa hirsuta) 及 2006 年發現的雪人蟹 (Kiwa puravida) 所屬的基瓦科 (Kiwa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