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文學、劇場、舞蹈
2018/7/11 — 16:24
即將展開連串夏日文藝活動。第一項是文學,打頭炮是「香港文學節 2018」,為老師葉維廉教授而設的「『游離其間』詩歌朗誦分享會」;聯合出...
逆轉權力的紀錄片 —《水底行走的人》
2018/7/6 — 19:50
認識黃仁逵有兩個淵源,第一個是許多年前的「跨媒體詩歌朗誦會」,他玩音樂、葉輝讀詩,在澳門,完場後他帶隊去教堂門前吃葡國菜,他們喝紅酒啤...
在錄像裏尋找舞蹈家的身影
2018/7/5 — 19:06
重拾梅卓燕的舞蹈研究從錄像開始……怎麼辦呢?能夠真正在現場舞台看到的祗是她的後期作品!慶幸有過許多「經典重演」,像《遊園驚夢》《獨步》...
走入夏目漱石的青春迷惘與文人諷刺
2018/6/28 — 12:21
村上春樹說「漱石、芥川、谷崎」是一個日本文學系譜,又說漱石的《三四郎》《其後》和《門》是一個三部曲,於是我便去讀了夏目漱石的《三四郎》...
探索城市規限的《界限.街道圖:邊界視野》
2018/6/20 — 21:08
每次看重演作品,都要面對一個難關,那就是如何洗刷或安置初演留下的印象?尤其是願意再看一次的作品通常都是優秀的,如何避免比較或失落,成為...
漫步岸邊看碧浪 紙本雜誌的好風光
2018/6/6 — 16:58
最近好像有點回歸紙本雜誌的年代,每個月訂閱的、贈閱的、自行購買的各類雜誌越來越多,忙亂間常常無法全部看得完。台灣的《PAR 表演藝術》...
29 年後「六四」給我的啟示和認知
2018/6/4 — 19:21
從來我都不是一個民族觀念強烈的人,1989 年的「六四事件」,無論對於當時仍在大學讀書的我來說,還是 29 年後的今天,都是一個政權用...
如何寫好自己的文字:一個老師的閱讀創傷後遺症
2018/5/22 — 13:02
當我讀到美國寫作研究者William Zinsser 這樣的話語時:”Sentence B is not a logical sequ...
前輩子是James Dean、這輩子想寫武俠小說的舞蹈家曹誠淵
2018/5/14 — 13:04
台灣有林懷民,香港有曹誠淵,都被稱為「現代舞之父」,是一個地方現代舞藝術的創始人和帶動者!在香港,看舞的人不會沒有看過「城市當代舞團」...
我們從來沒有離開亂世:初讀《盧麒之死》
2018/4/26 — 17:36
終於看完了黃碧雲的《盧麒之死》,相對於之前未能看到底的《末日酒店》和《烈佬傳》,我的閱讀能耐已經進展多了。《盧麒之死》介乎報導文學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