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感錯覺還是設計失誤—對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的幾點質疑
2018/4/8 — 11:13
【文:黎廣德 蘇耀坤】 網民照片揭發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防波堤懷疑有弱波石冲散崩塌,經過連日來傳媒跟蹤報道,路政署把責任推向由三地政府組...
鄭若驊暴露性格缺陷 林鄭推薦難辭其咎
2018/1/10 — 11:33
新任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上任當日便被揭發涉嫌在住所僭建,但她並未有將整件事和盤托出,反而避開記者追訪,以至風波越鬧越大,市民對她應否辭職的...
台山危機急轉直下 核安全局難辭其咎
2018/1/2 — 13:32
自從2015年4月法國核安全局發出通報,正在興建中的台山核電廠與法國弗拉芒維爾核電站的核反應堆質量同樣出現問題,事隔兩年多,安全隱患不...
今晚救地球?太早定太遲
2017/11/27 — 17:25
今年七月,一位瑞典和一位加拿大學者共同發表了一篇「絕望真相」式的文章,揭穿了西方國家政府的偽善:它們宣稱要教育下一代降低碳排放,致力達...
一地兩檢費時失效 政府理據全面瓦解
2017/10/24 — 15:26
高鐵項目折騰8年,歷經了數據失實、超支延誤、監管不力等諸多波折之後,終於要由新任運房局長陳帆面對如何營運的燙手山芋。自從陳帆聯同律政司...
城市脆弱不堪一擊 氣候應變遲鈍堪憂
2017/9/12 — 11:24
從本地到國際,過去兩周的大新聞都離不開颱風和水災:從「天鴿」襲港到澳門淪陷,從「哈維」重創美國德州到南亞三國逾千人葬身於洪水之中,大家...
一地兩檢變質 高鐵錯上加錯
2017/7/27 — 18:07
要來的終於來了:政府拖延了八年的高鐵邊檢安排,昨天終於揭開鍋蓋。這種戲碼一點也不新鮮,特區官員的如意算盤是把生米煑成熟飯,無論鍋裏添加...
林鄭上任第一課:謙卑不容造假
2017/7/13 — 11:42
林鄭月娥上任特首後翌日,到中環荷里活道参觀一項名為「文物時尚」的二十周年慶回歸活動。先不說「文物時尚」(heritage vogue)...
氣候逃兵:香港追上特朗普?
2017/6/14 — 11:19
美國總統特朗普加入敘利亞和利加拉瓜陣營,成為全球第三個自絕於《巴黎氣候協定》的國家,不但引來全球領袖責難,在美國國內更激起極大反嚮:1...
大橋工程醜聞 官員不能卸責
2017/5/31 — 13:59
屬於國家重點工程的港珠澳大橋爆出造假醜聞,震動全港工程界,更令全港市民對政府工程信心動搖。政府多個部門首長召開聯合記者會,可惜不但未能...
開發郊野公園是梁班子遮醜布
2017/5/29 — 11:35
梁振英政府尚有六周便卸任,上周突然發出新聞通告,表示「房屋協會接獲政府邀請,硏究大欖和馬鞍山郊野公園邊陲兩幅土地,探討生態、景觀、美觀...
第三代核電破產 盲幹風越吹越近
2017/5/22 — 11:37
剛過去的個多月有三宗少人留意的新聞,從美國到歐洲席捲香港,對全球核能工業意義重大,只要連在一起解讀,便明白中國核電發展已步入騎虎難下的...
香港2030+:尋找「冬甩」的故事
2017/4/26 — 16:57
就在梁振英於2016年12月9日宣佈放棄爭取連任特首前六星期,政府公佈一份大型諮詢文件,聲稱要為香港制訂跨越2030年的規劃願景與策略...
特首選戰:工商界拋棄林鄭的理由
2017/3/9 — 18:29
特首候選人林鄭月娥可能抵受不住網民冷嘲熱諷,在截止提名最後一天從579票加碼至580票入閘,但最大的疑團是一些北京傳統票倉,例如工聯會...
特首選戰 — 不能讓恐懼戰勝希望
2017/2/20 — 11:42
特首選舉提名期開始,公眾焦點馬上落在參選人每天拿到多少提名票,能否拿夠150票入閘已成了緊箍咒。特首換屆本來是全社會檢討管治得失,調整...